長期以來,許多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(yè)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迷信檢查的作用,甚至認為產品質量就是檢查出來的。這樣的質量檢查也就是離線(離開生產線)檢測,即每隔幾個小時采樣一次,進行人工分析,然后根據分析值指導生產。離線檢測時間滯后,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線上的質量控制要求。陳光祖指出,在現代化生產條件下,這是落后的質保觀念和做法。
大批量是現代化汽車零部件生產特點。人為檢查質量,運用大量離線檢測設備,無法適應大批量生產節(jié)奏,耗費大量人力資源,增加了生產成本。
汽車零部件是有技術含量的產品,許多零部件“協(xié)作”的組合體就是整車。表象的汽車零部件故障往往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引發(fā),零部件之間的故障關聯(lián)和故障轉移也十分復雜,離線檢測技術至今難以精準定位很多汽車故障。因此,責任方的確定也比較困難。比如,發(fā)動機出現故障,也許不是因為產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,而是油品或其他協(xié)作零部件拖累所致。
陳光祖還列舉了汽車自動啟停系統(tǒng)的案例。在這項技術被廣泛推崇并被歐盟確定為汽車標配后,大家才發(fā)現這項既省油又環(huán)保的技術會讓軸瓦故障率大大提升。如果人們不了解這一點,把故障歸咎于軸瓦質量,就有失公允了。由此可見,很多故障源的認定需要技術支持和時間考驗,僅憑一時檢查,難以得出正確結論。
陳光祖說:“汽車零部件質量應當由科學有效的制造體系來保障。汽車零部件企業(yè)更應該集中精力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和監(jiān)督,保證產品質量,不應該依靠需大量投入資金的離線檢測環(huán)節(jié)。”
現代化汽車零部件企業(yè)把原材料、產品功能、質量和價格納入設計之中,在設計產品時就應注意質保問題。汽車零部件高質量還出自先進管理體系。
陳光祖特別推崇6西格瑪管理法。西格瑪原為希臘文字母δ,用在統(tǒng)計學上表示標準偏差值,以描述個體離均值的偏離程度,測量出的σ表示單位缺陷或缺陷/百萬。
6西格瑪是一種管理策略,由摩托羅拉工程師比爾·史密斯在1986年提出,在1996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(GE)加以改進形成制造業(yè)全新的高質量保障辦法。這種策略主要強調制定極高指標、收集數據和分析結果,減少產品缺陷。6西格瑪注重過程改進,追求零缺陷,防范產品質量風險,降低成本,提高生產效率、市場占有率、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。6個西格瑪就是3.4失誤/百萬機會,也就是所有過程和結果中99.99966%是無缺陷的,表示零部件質量缺陷接近零,被稱為“零缺陷”管理水平,意味著管理卓越、競爭力強大和客戶忠誠。
陳光祖介紹道:“國際上先進的汽車零部件企業(yè)已達到6個西格瑪。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(yè)平均質量水平是3個西格瑪至4個西格瑪。”3個西格瑪就是66800失誤/百萬機會,意味著企業(yè)管理效果平平常常、缺乏競爭力。4個西格瑪就是6210失誤/百萬機會,意味著管理和運營能力強、客戶滿意。
3個西格瑪至4個西格瑪要求經營者以銷售額15%至30%的資金進行事后彌補或修正。達到6個西格瑪的企業(yè)事后彌補所用資金降低至銷售額的5%。
陳光祖還主張,汽車零部件企業(yè)以在線檢測替換離線檢測。在線檢測就是通過直接安裝在生產線上的設備,利用軟測量技術實時檢測、實時反饋,以便更好地指導生產,減少浪費。在線連續(xù)檢測技術已成為現代流程工業(yè)和過程控制的關鍵技術之一。它的成功應用,能夠讓汽車零部件生產過程質量保障更加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