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干的事越來越多,但市場接受度不高
機器人產業(yè)化,前景廣闊道路漫長
南報網訊 (記者 李子俊)可連續(xù)焊接500小時不停歇,像護士一樣幫病人做康復訓練,能“飛”到高處查看電力線路……在軟博會上,我市幾家企業(yè)帶來了一批神通廣大的機器人,令人眼界大開。
記者了解到,隨著研發(fā)技術的日益精進,越來越“聰明”的機器人不斷被開發(fā)出來,能干的事越來越多,但由于成本高昂等問題,市場接受度并不高,產業(yè)化之路還比較漫長。
軟博會上,機器人成觀眾“寵兒”
彎曲、旋轉、伸縮、擺臂……兩只機器“手臂”,一左一右,正拿著焊槍對一臺機械進行焊接加工。不論是靈活度還是精準度,都堪比一個熟練的焊接工。南京熊貓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帶來的焊接機器人,吸引了許多觀眾紛紛拿出手機拍照。“焊接工在作業(yè)時,可能每過一會就要歇一下,時間久了手臂會酸痛,影響焊接精度。而機器人的‘手勁’很大,最大能抓動20千克的重量,而且能夠連續(xù)工作500個小時以上,作業(yè)也非常標準化。”工作人員介紹說。
抱肘聳肩、腕部屈伸、前臂旋轉……一個30多厘米高,看起來“萌萌噠”小機器人,正和著音樂的節(jié)拍做康復健身操。江蘇億嘉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康復護理機器人,也是軟博會上的寵兒。這些機器人不僅能夠幫助醫(yī)生查房,帶病人做操,提供應急呼叫服務,還能幫助一些中風、偏癱病人進行機體康復訓練。
大開眼界,機器人能干的事越來越多
記者了解到,近年來,隨著研發(fā)技術的日益精進,機器人應用的領域也大為拓寬,除了工業(yè)生產、醫(yī)療康復等,還可以用來進行石油勘探、電力檢修、安防、消防、救護等作業(yè)。在“億嘉和”的產品信息表上,記者看到了各種各樣有趣的機器人:有可以深入管道、隧道、房屋內部進行檢測的;有能“飛”到高處查看電力線路、維護變電設備的;有能深入火場、戰(zhàn)場,甚至核輻射環(huán)境中應急救援的;有能在小區(qū)內巡查安全、及時報警的,足足有近20種。
“只要市場上有需求,我們都可以試著去研發(fā)。”公司副總蘭新力說,他們做這行已經有16年了,有一支核心研發(fā)團隊,成員除了有來自航天研究所的專家外,還有世界機器人大賽的獲獎選手,可以為客戶“量身打造”機器人,“比如小區(qū)安防機器人,除了巡查,自動報警外,我們甚至可以讓它帶著滅火器,碰到火警及時撲救。”
成本高昂,市場接受度不高
雖然機器人正變得越來越“聰明”,但由于成本等問題,大規(guī)模的市場化還尚需時日。就拿熊貓的焊接機器人來說,加上控制柜、焊機等配套設備,全套價格在20萬元左右。“也有一些大型制造企業(yè)對此感興趣,買回去試用?,F在每周能賣掉10多套。”公司的銷售人員李靜軒告訴記者,很多企業(yè)覺得這個產品好,但一聽說價格就望而卻步。
蘭新力也坦言,機器人產業(yè)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,在沒有大面積生產之前,前期的研發(fā)、推廣成本相對較高,阻礙了市場化進程。“雖然我們能生產很多種類的機器人,但目前只有醫(yī)療康復和電力檢修這兩種在市場上試水,更多的還停留在研發(fā)、生產階段,沒有投放到市場上。”